精技强能,康复未来—2025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新生教育大会

作者:医学院 来源:医学院 时间:2025-09-25 08:41 点击:7485次

为帮助新生快速了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内涵、明确职业方向,为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9月22日晚,医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研室于行知楼阶梯教室召开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大会,主题为“精技强能,康复未来:开启您的职业康复师之路”,学院院长呼海燕教授、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6位专任教师及2025级全体康复专业新生参与会议,教研室主任余欣老师担任主持并主讲。

image.png

image.png

一、专业解读:明晰内涵,把握行业机遇

大会伊始,余欣老师首先从专业定义切入,指出康复治疗技术聚焦身体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问题,通过评估与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核心在于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多学科融合”,需综合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助力患者恢复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在就业与行业方面,她强调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管理需求推动康复人才缺口扩大,毕业生可入职医院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还能通过继续教育拓展神经康复、儿童康复等细分领域。同时,她通过表格明确三大核心职业方向及对应证书:康复技师需考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康复辅助技术师可考失智老年人照护证,社区康复师需持康复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梳理出 “初级——中级——高级治疗师——机构管理者” 的职业晋升路径。

image.png

二、培养方案:三维支柱,构建 “岗课赛证” 育人体系

余欣老师讲解到,3年培养目标是打造 “懂技术、有素养” 的康复人才,需具备 “素质、知识、能力” 三大支柱:素质上要有职业信念与团队意识;知识上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康复核心理论;能力上需掌握康复评定、运动治疗等实操技能。

课程体系采用 “公共基础+专业课程+实践模块” 模式:专业基础课如《人体解剖学》打牢知识基础,核心课如《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对接岗位需求;同时推进 “岗课赛证” 融合:课程内容对接岗位典型任务,训练环节涵盖康复技能大赛项目与职业资格证考点;同时通过思想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志愿服务)与技术创新实践(康复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培育职业素养,部分实践还可置换学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image.png

三、教学保障:师资实训双管齐下,筑牢成长基石

为让新生了解学习保障条件,余欣老师介绍了专业的师资与实训优势。专业师资师生比≤17:1,教师每5年需完成不少于6个月临床实践;拥有6个核心实训室,配备步态训练、电疗等设备,还与9家二甲及以上医院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满足32周岗位实习需求。教学质量通过 “过程性评价+技能考核+实习反馈” 三级体系保障。

image.png

最后,呼院长总结讲话。她首先对 2025 级新生的加入表示欢迎,肯定了康复治疗学专业行业价值与发展潜力。她指出,康复事业关乎人民健康福祉,是 “健康中国”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新生们能以此次专业教育大会为起点,在未来 3 年里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技能,积极参与技能竞赛与社团活动,在康复领域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本次大会让新生清晰了专业认知与学习目标,为后续成长奠定基础。未来,医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将持续优化培养体系,强化教学保障,助力更多学子成长为高素质康复治疗人才,为我国康复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图:杨雪莹

初审:余  欣

终审:陶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