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为桥融思政,以研促教共成长——护理教研室教研活动

作者:医学院 来源:医学院 时间:2025-10-28 09:29 点击:4313次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高校思政建设要求,推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切实破解教师在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以公开课为载体展示优秀教学范例、整体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10月23日下午,护理教研室在B215教室开展了以“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研讨+公开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教研室全体成员加。

活动伊始,郭然老师以《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为题开展公开课示范。郭然老师先围绕心脏瓣膜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展开细致讲解,结合老年患者占比高、术后康复周期长、心理负担重等临床常见痛点,创新设计“模拟医患沟通情景演练”环节—设置“患者因担心手术风险情绪焦虑、拒绝签字”“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瓣膜置换费用”等贴近临床实际的场景,让学生以“医护人员”身份代入,练习“共情式沟通”,整个教学过程既夯实了学生的专业护理知识,更传递出“医学不仅是治愈病痛的技术,更是关怀生命的艺术”的人文理念,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image.png

公开课结束后,教研室人员随即进入交流研讨环节,教师们结合课堂实例各抒己见、分享心得。吴林老师率先谈到:“郭然老师的课堂特别注重案例与知识点的结合,比如用真实临床病例拆解病理机制,把抽象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诊疗故事,既通俗易懂,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医护工作的实际价值,这种案例教学法值得学习。黄清婷老师则重点关注“医患沟通模拟”环节,她表示:“这个设计很巧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更在换位思考中理解了患者视角,自然而然建立起人文关怀意识,比单纯说教要关心患者更有效果。蒋蓝漪老师聚焦教学方法创新,她提到:“将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结合,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参与,这种沉浸式体验能让知识和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后续我会尝试把这种模式运用到自己的课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image.png

最后,教研室主任胡加敏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郭然老师的公开课为“课程思政如何落地”提供了优质范例,“这堂课的亮点在于没有把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生硬割裂、简单拼接,而是将临床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理念、职业责任意识,与病理机制解读、护理流程教学有机融合,她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思政+专业”的融合路径,让每一堂专业课都成为“思政育人”的载体,真正实现“课课有思政,节节有育人”。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学习、交流、借鉴”的互动平台,更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深化推进提供了实践思路。有效提升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设计能力和实施水平,为后续培养“懂专业、有温度、守初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了教学基础。

文稿:陈  芯

编辑:张恒瑜

摄影:胡加敏

审核:陶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