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助产教研室协同护理教研室、基础医学教研室于行知楼205开展"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三大研室主任共同主持,针对本学期开展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一一“剖析”。
一、技术赋能教学革新、AR交互激活课堂效能
活动伊始黄清婷老师率先发言,提出在《成人护理》课程中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首创"AR动态留白"教学法配合阶梯式问题链设计,有效改善学生注意力分散与知识内化不足的双重困境。
二、临床思维引领课程重构
曹纯婷老师针对《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基础差、临床思维缺乏等问题,采取“多元化混合式”教学,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动态模拟、理实一体化教学、临床案例式教学,实现多课程间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智能调配与精准对接,使学生学习兴趣显著,学习效率提升40%。
三、三维建模促进知识迁移
郭然讲师将智能解剖实训系统融入《内科护理》教学,并有机衔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构建"理论-实训-考核"三维一体教学闭环,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提升技能教学的直观性。
四、育人理念系统性升级
陈玉琴副院长强调“教学技能”和“创新”是当前护理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到信息化技术融合,再到理实结合模式深化提出“教学创新三维框架”分别是:1.技术适配:依据不同教学场景特征匹配数字化2.工具能力图谱:聚焦临床判断、应急决策等核心能力培养3.主体转换:通过PBL案例研讨、翻转课堂等模式重塑教学主体关系。
此次教研活动为护理、助产、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搭建了交流分享的平台,老师们深知,课堂教学要从 “知识灌输” 转向 “能力培养”: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而非单纯的知识点记忆。尊重学生主体性:将课堂主导权适度交给学生,鼓励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才能有效推动护理、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文稿:曹纯婷
摄影:潘云霞
初审:徐 庆
审核:陶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