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指导要求,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关于"三全育人"的工作部署。2025年4月9日上午,医学院副院长杨红峰带领学院全体辅导员,深入专业课堂开展“三进”工作专项活动,通过走进班级听课、课后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协同推进学风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此次行动是医学院深化落实学校“辅导员进班级、进课堂、进学宿舍”工作的重要举措,旨在以问题为导向,打通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联动通道,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夯实基础。
聚焦课堂一线,精准把脉学风动态
当天上午,各辅导员分组走进《儿科护理》《中医学基础》《有机化学》《生理学》等专业课堂,近距离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在《儿科护理》课堂上,辅导员姜彩霞老师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积极性;在理论性较强的《有机化学》课堂上,则着重了解学生对复杂知识点的理解情况。课后,辅导员与任课教师逐一对接,反馈课堂观察结果,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互动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协同育人,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此次“三进”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辅导员在课堂观察中不仅关注纪律,更注重挖掘深层次问题。例如:在《有机化学》课上,针对抽象概念难理解的情况,辅导员张玉老师建议引入数字化教学工具辅助学习。杨红峰副院长指出:“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辅导员走进课堂不是‘监督’,而是与教师形成育人合力,既要发现短板,更要助力补齐短板。”
闭环管理,推动问题立行立改
为确保“三进”工作实效,医学院建立了“观察—反馈—整改—跟踪”全流程机制。听课结束后,学工团队立即汇总问题清单,分类处理:对课堂纪律、考勤等可即时整改的事项,辅导员当天与相关班级召开专题班会;针对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资源不足等需长期推进的问题,则提交学院相关教研室研讨。此外,辅导员还通过个别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建议,如调整部分课程安排、增设课后辅导答疑等,切实回应学生需求。
深化“三进”内涵,构建育人新格局
杨红峰表示,本次行动是医学院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三进”工作常态化,要求辅导员每周至少深入课堂三次,并拓展至学生宿舍、实训室等场景,形成“课堂学风督导+课后精准帮扶+生涯规划指导”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同时,学院将定期组织辅导员与专任教师联合教研活动,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此次专项活动不仅强化了辅导员队伍的责任意识,更激活了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的协同效能。医学院将以“三进”工作为抓手,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南科良生”、“南科良风”注入持久动力。
文稿:胡金科
图片:医学院
初审:杨红峰
终审:陶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