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的育人目标,同时也为参加我校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选拔种子选手,医学院于11月21日下午在表方楼学术厅隆重举行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院级选拔赛。医学院为承办此项比赛,做出了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为参赛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竞赛氛围,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大赛的工作总结如下。
活动成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前安排部署
自2024年10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通知》后,医学院相关领导迅速响应,基于比赛责任制确定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负责人,提前组织比赛负责人撰写《医学院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策划书》(后简称《学院职规比赛文件》)并在11月7日得到院、校两级领导审批通过(见图1)。11月10日,学校招生就业处发布《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后简称《学校职规比赛文件》),医学院相关领导组织学工系统集体学习《学校职规比赛文件》精神,并要求比赛负责人结合《学校职规比赛文件》和《学院职规比赛文件》对院级比赛的时间节点、流程安排以及选手材料进行调整。
图1《学院职规比赛文件》审核通过
(二)层层筛选选手,提升材料质量
为了促进“教”“学”协同育人,医学院以本次大赛作为联结教学部门和学工系统的桥梁纽带,采取“1名学生+1名专任教师+1名辅导员”的方式对参赛选手进行专门指导。同时,为提升参赛选手材料质量,医学院采取“初审—复审—终审”三审制对参赛选手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具体时间节点为:辅导员于11月10日对各自学生材料进行初审;学工系统全体成员于11月14日对进入复审的50名参赛选手材料进行审核(见图2);学工系统全体成员于11月18日对进入终审的23名参赛选手材料进行审核(见图3)。经过层层筛选,决定推荐11名参赛选手进入11月21日医学院选拔赛。
图2 11月14日复审
图3 11月18日终审
(三)工作另辟蹊径,宣传效果显著
为打造医学院学生活动品牌,提升医学院学生活动的影响广度与深度,本次医学院第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的宣传工作另辟蹊径,力求宣传形式丰富多彩,结合互联网思维,创新和发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将比赛时间、地点融入聊天记录,使传统的“我说你听”式的“独角戏”式展报转化成学生踊跃参与的“交响曲”式展报(见图4)。展报一经公示,在学生群体中引起积极响应,纷纷拍照打卡发至朋友圈(见图5)。有学生反映:“这种宣传方式很新颖,没有人能拒绝看别人的聊天记录。”这为本次比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院归属感和荣誉感。
图4 “聊天记录式”宣传展报
图5 部分学生朋友圈截图
(四)积极维护清洁,创建文明校园
为贯彻文明校园的创建理念,比赛结束后,主持人特意提醒在场人员自觉维护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活动负责人也迅速组织院学生会成员对表方楼学术厅进行了全面的保洁工作。学生会成员分工明确、行动迅速,及时清理了场地内的垃圾并整理比赛物资,确保了会场的整洁和有序。此次保洁工作的顺利完成,不仅展现了医学院学子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也为其他活动树立了良好示范,为学校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一、存在问题
比赛结束后,医学院高度重视活动的总结工作,立刻组织学工部门、院学生会以及参赛选手召开3场赛后总结会,从活动策划、宣传组织、过程实施、资源调配等多维度进行回顾,围绕比赛整体质量展开广泛讨论。在总结中,学院充分肯定了本次比赛在选手动员、组织协调、实施过程等方面的亮点,但也直面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一)学工老师指导能力有待提升
在比赛筹备和选手培训过程中,部分学工辅导员老师对职业规划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影响了指导效果。例如,一些指导方案仅关注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对职业规划的科学性和具体可行性缺乏深入探讨,导致部分参赛作品流于形式。同时,由于比赛时间紧张,部分老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未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精准指导,限制了选手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此外,由于经验不足,部分学工辅导员在大赛PPT制作细节方面还存在改进之处。
(二)学生干部执行能力有待增强
虽然院学生会成员在活动组织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干部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缺乏快速反应的能力,场地布置与时间安排方面存在一定滞后;在具体任务落实方面,个别学生干部未能充分理解活动的整体要求,造成了信息传递不够及时、执行效率有所下降的问题。这反映出学生干部在组织协调、沟通合作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三)参赛选手临场能力有待加强
比赛过程中,部分选手尽管在规划内容上展现了较强的前期准备,但在临场表现时仍显得不够从容。一些选手在面对评委提问时,因紧张而出现逻辑混乱或语速过快的情况,未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职业规划思路;对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较为薄弱,导致部分回答偏离主题,难以令人信服。这不仅影响了选手的整体表现,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比赛的专业性和观赏性。
二、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工老师培训
医学院可以组织校内优秀指导教师分享成功案例,通过经验交流与传递提升其他老师的指导水平。同时,可以定期邀请职业规划领域专家、行业导师开展专题讲座或培训会,帮助学工老师掌握最新职业发展趋势和科学规划方法。此外,可引导学工老师参加职业规划相关的专业认证课程或研修班,如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提高指导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二)积极引导学生干部
医学院团总支可以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工作技能培训,包括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沟通协调、时间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在下一次活动前进行模拟活动演练,让学生干部熟悉流程,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方案。活动筹备阶段制定详细的任务分配表,明确每位学生干部的具体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三)提升参赛选手临场能力
活动负责人可以在正式比赛前,组织多场模拟答辩训练,设置仿真评委提问和压力情境测试环节,帮助选手熟悉比赛氛围。同时,医学院可以鼓励选手参与校内外职业技能展示、主题演讲邓各类比赛活动,积累更多实战经验。
三、结语
本次医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举办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方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而且也是对医学院学工系统的一次检验。展望未来,期待众多怀揣梦想的医学院学子能够将细致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各自职业道路上不断前行,在热爱的领域里发热发光。同时,医学院学工系统也将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参与的比赛活动、完善活动举办细节、提高活动水平,将学生活动作为拓展知识视野、培育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有效载体,打造学生活动育人新阵地。
文稿:李长春
初审:杨红峰
终审:陶积德